2020-10-15 02:08經濟日報 記者黃阡阡/台北報導
·
·
郎美囡指出,今年店面的買方縮手明顯,雖然市場動能仍強,但房地產投資人的資金流向具話題或低價區,期待未來價格有上漲空間,此外,今年商辦、廠辦、工業用地成為熱門標的,也吸引大筆資金。
針對店面交易遇冷的主因,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總監黃舒衛分析,近年街邊店原本的挑戰就不小,短期內有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,中期仍要面對陸客不來的問題,長期則受到電商崛起的挑戰,無論是投資需求的轉向,或是租金回報無法撐起投資價格,使得過去高價格店面產生泡沫化現象,只剩下交通優勢、消費力有成長前景,且租金投報率合理的店面,才享有真金不怕火煉的地位。
此外,通路革命下,店面市場經過盤整已經出現結構性改變,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表示,企業化整為零轉進百貨等通路,在消費力沒有提升的狀況下,店家也會精算租金,讓過去一線商圈的金店面不再強勢。
另一方面,對於投資者來說,為了讓投資更有效益,寧可轉進二三線商圈或者是其他縣市的店面,不僅價格低,投資報酬率也穩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