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11-30 22:13經濟日報 記者林彥呈╱即時報導·
·
政府將明年訂為「地方創生元年」,希望藉此達到活絡地方、均衡台灣的目標。行政院長賴清德裁示,應以地方人口數、地方居民收入及學校人數等作為地方創生KPI,並且強化地方網路的布建,力求政策成果讓人民有感。
行政院今(30)日召開「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」第二次會議,邀集中央部會、地方政府及關心地方創生的民間產業負責人與學者專家出席。賴清德在聽取國發會報告後指示,地方創生是國家安全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,國發會所報戰略計畫符合「均衡台灣、生生不息、永續發展」的大方向,請各部會全力配合,並跳脫既有窠臼與框架,鬆綁不合時宜的法規,為本計畫的戰略目標共同奮鬥,賴清德也做出五點裁示。
第一,生態系的建立是地方創生成功的必要條件,應將生活機能、地方資源善加整合,才能發揮最大效益。
其次,可透過大數據分析或驗證地方創生是否成功,或缺乏何種關鍵因素,然後透過成功的示範點,帶動其他地方,逐步擴大整體成果。
賴清德也指出,地方創生KPI的選擇,應以地方人口數、地方居民收入及學校人數等作為地方創生KPI,才能彰顯地方創生的具體成效。
此外,透過銀行合作提供政策性貸款,協助地方創生事業落實推動。最後,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應與交通部共同合作,強化地方網路布建,讓漁村或原鄉等較偏遠地區具備與大都會區相同的網路通訊品質。
除了官方代表語彙,今日也有不少民間產業專家出席,例如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、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志尚、信義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俊吉、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理事長陳春山等委員。
與會委員也分享他們推動地方創生相關經驗,包括張淑芬協助偏鄉服務,高志尚透過農產品契作協助偏鄉產業發展,周俊吉則分享社區營造及推動相關教育等經驗,委員會中均熱心地對地方創生進行把脈及獻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