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09-29 01:11經濟日報 記者蘇秀慧/台北報導
·
·
人的一生可以分為青、壯、老年三個階段,因此買房也就可以分為築巢、滿巢、空巢三個階段,各個階段的買房需求,優先順序該如何安排呢?
黃東烈表示,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,家對於他們來說是安身立命和成家立業的「起家庴」,在經濟不是那麼充裕的情況下,應優先考慮距離工作地點或未來小孩上學地點的方便性,和生活機能的便利性,因此,交通方便很重要,雖然買不起市中心的精華地段,但要考量通勤時間。以台北市來說,捷運站附近當然是首選。黃東烈說,如果距離工作地點或小孩上學地點太遠,不但通勤時間長,又要接送小孩上下學,舟車勞頓。
其次,建商的信譽和是否提供履約保證,也應該留意。「買賣房屋牽涉龐大價金,萬一發生產權不清、標的物貸款等問題,恐讓辛辛苦苦存來的自備款歸零」,他說,除了預售屋規定必須提供履約保證外,購買新成屋、中古屋最好也一併辦理履約保證。
黃東烈指出,「先求有再求好」,不一定要買新成屋,可以先買中古屋,找到實坪較大、價位較合理的家。
此外,黃東烈以為,目前銀行貸款利率仍屬偏低,只要經濟許可,買房還是較租屋划算。
等到工作了一段時間,也許是十年以後,經濟較充裕,家中又多添了寶寶,成員也增加了,進入滿巢期,這個時候通常已經存了一筆錢,可以準備賣掉小屋、換大屋。黃東烈認為,可以換較大坪數的房屋,並逐漸朝市中心或是較靠近學區周邊發展。
等到子女們長大成人後,相繼獨立脫離家庭,不少老夫老妻到了「空巢期」階段,此時,黃東烈強調,這時的夫妻已步入養老時期,應優先考慮家的區位,最好選擇交通方便、生活機能佳的地區,附近有醫院、運動中心等設施。
其實,「只要是自己喜歡的,就都是好房」黃東烈說。